欢迎来到崂山派【官网】 官方网站!

崂山派道家文化【官网】

崂山茶的传说

发布时间:2022-12-15浏览次数:443

崂山茶的历史。中国人爱茶,饮茶是一种习惯,也是一种文化。崂山人与崂山茶亦有一段不解之缘。崂山自古有茶树生长,今天我们仍能从民间传说寻到蛛丝马迹。


崂山茶相传由金丘机处,明张三丰等崂山道士自江南移植,亲手培植而成,千百年来为崂山道观之养生珍品,后因种种原因,失去踪迹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相传是用茶水换来的。不管这些传说是真是假,在崂山里面确实有个山涧叫茶涧,茶涧里面有个庙,叫茶涧庙,崂山里面还有个天茶顶。可见,崂山古茶确实存在过。


崂山古茶生长在深山老林,先民为了采茶,往往需要翻山越岭,晚清时期,随着气候变化,曾经闻名一方的古崂山茶种群逐渐走向没落,近代以来,受战乱影响,古崂山茶更是几近绝迹,然而上世纪六十年代,随着“南茶北引”政策,崂山茶的命运出现转机。


1957年毛泽东来青岛开会,会议期间提到青岛的气候能否适合种茶,时任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萌发了个想法,回去后查阅大量史书。书中有查到,很早以前在黄河流域有茶树和竹子的记载。在谭启龙的推动下,山东省政府推行“南茶北引”的政策,青岛率先开展引种试验计划。


1957年冬,茶苗移植试验起动,引种的是皖南,浙江良种。最初在青岛太平山南麓苗圃试种。第一次是从黄山运来2年生的茶苗5000株,进行试植,无一成活。


1958年又试行育苗驯化,由杭州引种进行试验,在中山公园太平山南麓的空旷地带试种。首先是在花木苗圃地里进行,出苗率达70%左右,通过打荫棚、设风障,半数以上安全渡过了第一个冬天,育苗驯化的第一个阶段获得初次成功


1959年,驯化小苗出圃后的移植试验,选地移植效果良好,成活率也达到70%,春雨之后,部分避风位置较好的茶树又从根部发出了新芽,有30丛茶树得以成活,虽然数量不大,但是还是很鼓舞人心的,为下一步移植奠定了事实依据。


1959年崂山林场(位于下清宫林区)开始种植,下清宫号称“北方小江南”冬天比较暖和,夏天比较凉快,雨水比较多,在这里引种比较成功。下清宫茶叶培育成功,这是赠予崂山的一份厚礼,这份厚礼不仅开启了崂山新的“绿色产业”,同时也结束了中国北方不能种茶的历史。


微信
电话

17667819001

邮箱

pepsun@163.com

TOP